当前位置:首页>市场动态 >市场管理>正文

CDE外聘的专家都是什么神仙级别的人物?

2023-05-24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50 恩都医药招商网

核心提示:根据CDE发布的《2018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8年底排队等待审核通过的注册申请数量已从2015年9月高峰时的近22000件下降至近3440件(不包括因申请材料存在缺陷而需要完成审核并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的注册申请),基本消除了注册积。

CDE这次下了大力气,聘请了626位专家,其中35位是院士!

6月5日,CDE官网更新了一份关于发布《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管理办法》和药品审评中心第一批外聘专家名单的通报(2020年第4号)。通知称,为确保药品审评的科学公正,提高药品审评的透明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在药品注册审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按规定程序首批遴选626名专家,为药品技术审评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在这个问题上,CDE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这是CDE首次实施“外部专家”措施。随着第一批名单的公布,第二批外聘专家也必将提上日程。其次,在CDE公布的626位专家名单中,不乏业内大咖,共有35位院士。更强的阵容和更大的规模也凸显了CDE对药物科学审评重视程度的提高。

CDE是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技术审评机构,为药品注册提供技术支持,也是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评审员的短缺、评审速度的缓慢、评审规则的不清晰,都深深地打击着CDE的命运。截至2015年底,CDE注册审查积压已达2.3万件,达到“积压峰值”。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要求严格控制市场供过于求药品的审批。力争2016年底前消化积压,尽快实现注册申请数和审核数年度平衡,2018年实现规定时限内审批。解决登记申请的积压已成为五个主要目标之一。

CDE也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大审查人员队伍以加快评估速度,审查临床试验数据,提高申请门槛以减少申请数量。药品审评积压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CDE发布的《2018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8年底排队等待审核通过的注册申请数量已从2015年9月高峰时的近22000件下降至近3440件(不包括因申请材料存在缺陷而需要完成审核并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的注册申请),基本消除了注册积压。

不过,CDE也提到,虽然2018年药品审评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二是审批人才结构不适应改革要求,评价能力亟待提高。三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任重道远,部分改革措施尚未完全落实。

不难猜测,选择626名外部专家也可能是CDE考虑应对上述问题的措施之一。外聘专家的主要职责主要是参与药物审评中心组织的药物审评咨询、论证和决策,为药物技术审评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具体工作方式分为信函咨询、专家咨询会、专家公开论证会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626名外聘专家中还包括35名院士。院士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专家,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职称。e药管家查询官网发现,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8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12人,分布在不同领域。如果以中国14亿人口计算,这1735位院士,占比不到0.01%,承载着全国最先进的科技力量。

e药管家注意到,CDE榜单上的35位外聘院士,大部分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

张伯礼院士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40余年。对冠心病、中风、痴呆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有丰富的经验。主持了血管性痴呆(VD)的系统研究,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候分类标准及按平台、波动、下降三阶段治疗方案;建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机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展了首次中医药二级预防心肌梗死的循证研究,建立了一系列中医药循证评价的方法和关键技术,促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承担三个国家“973”项目,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系统研究,开创了成分配伍创造现代中药的新途径,研制出一批现代中药。开辟了中成药名药的二次开发领域,建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提升了中药产品质量和科技内涵,促进了中药产业升级,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武汉疫情爆发时,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大年初三就来到武汉,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由于多日劳累,他在武汉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他又去上班了。他还幽默地说:“彼此坦诚,我把胆囊留在这里了。”

5月22日,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武汉的抗疫进程。NPC代表、张伯礼院士一度哽咽落泪,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不是做英雄。目前医生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他们的职责。”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伟

陈伟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五级,少将军衔。

她长期致力于高致病微生物新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2003年,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干扰素,成为第一种“阻断”非典的药物,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其主导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突破了世界性难题,使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走出国门。

在同一次疫情爆发期间,陈伟迅速投身于新冠肺炎的疫苗研究。5月22日21时,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新冠肺炎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陈伟团队领导的全球首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是安全的,能在人体内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应答。

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学会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的跨物种传播机制和分子免疫学,主要从事T细胞鉴定、流感病毒等包膜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8月28日生于重庆,祖籍江苏南京。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2年和1985年,他获得了硕士学位

石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委员,美国人文科学院外籍委员,2017年获得第二届未来科学奖“生命科学奖”。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擅长细胞凋亡和膜蛋白的研究。由其创办的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支持的新型非营利性高等学府。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围绕科学、生命健康、前沿技术方向设置一流学科。

中国工程院王晨院士

王晨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主任。2013年2月出任原卫生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推动民族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晨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有多项重要创新,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行业研究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内科学年鉴》 (Ann Intern Med)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1654942760826263.png

1654942761748281.png

1654942762314642.png

1654942763236092.png

阅读上文 >> 「医药速读社」卡介苗等一批药价格腰斩 首药控股科创板过会
阅读下文 >> 研发日报丨国产首个!百奥泰生物阿达木单抗申报上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ducationplus.cn/scdt/4228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恩都医药招商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