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今日热点 >热点资讯>正文

杨建臣: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

2023-02-18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9 恩都医药招商网

同辈中的佼佼者,前辈眼中的后起之秀,将“转益多师是汝师”认定为终学遵循的信条,“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的践行者,不但勤学,而且知学、知变的个中翘楚。他,就是杨建臣。

杨建臣,祖籍浙江慈溪。别署醉竹斋、新篁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供职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涉足书法、绘画、篆刻、竹刻等多种领域四十余年,篆隶草行楷五体俱精,出版著作有《杨建臣书法集》《杨建臣小楷扇面集》《杨建臣草书唐诗一百首》《杨建臣写经》《醉竹酩翰》《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入门十八法》《杨建臣书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
精研碑帖技法,转益多师是汝师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这个与我父亲有关系,我父亲书法就写得很好。”杨建臣说:“热爱是基础,但同时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并练就深厚的笔墨功力。”杨建臣开始学习书法从唐楷入手,后来开始潜心研习北魏楷书,对郑道昭《郑文公碑》、王远《石门铭》等,光采博取,杨建臣搜集书画碑帖有一万册之多,他选择古人法帖遵循正统帖学思想,主张从传统帖学书法美学思想上汲取营养,选择取法的道路和对象,来陪护自己的书法灵性和书法审美根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评价称:“杨建臣学楷书师承多方,妙语机理融会贯通,遗貌取神,不以成法自囿,敢于独辟蹊径,逐步形成了浓厚质朴,正中寓奇,紧中见放的特色风貌。其中颇能耐人寻味的是,他妙悟楷书圆中筋骨劲挺,方中血肉充实所具有的劲腴润美,他在运笔的疾、深、流、涩、曲、直、展、收中,控之从“淹留”,行元从“涩进”的技法功底。”

杨建臣在研习楷书的扎实功底的基础上,着力研习行、草。杨建臣表示,在各种书体当中,草书最能表现书写者的个性,于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上都有着自己更大的调动空间,创作中还常常可将诗文中获得的情感以笔墨呈现出来,以追求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陶醉其中。他的行书先承沈尹默为主,而后撷取王羲之、王献之等诸家之长,对怀素小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着意分析、融会、博习、精取。正是通过如此的书法取法,杨建臣的行草线条力度沉雄峻拔,行笔流畅而艰涩,给人以沉敛而又畅达的美感体验。《世纪》杂志主编、编审沈飞德评价称:“杨建臣的行草逐渐挣脱了前人的藩篱,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下笔浓重不失灵性,饶有金石韵味;运笔以方带圆,圆中见方、流畅自如中见抑扬顿挫;力藏点画之中,刚中有柔、柔中藏巧,纯朴天籁中又寓朴茂遒丽;得气酣墨畅、淋漓尽致之妙。”

字不宗一体,书也不拘一家,杨建臣对古人书法广泛涉猎,不断分析其内在的审美特征和各自独特的审美要素,不断进行梳理、整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在书法取法路径和美学价值趋向上不断加以大胆地概括、凝练、超越,提升自己既有的书法审美意象,熔铸自己的艺术个性。
入职文史馆,拓展艺术高度与深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因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杨建臣调入书画名家荟萃、素有“当代翰林院”之誉的文史研究馆工作。其间又师从翁闿运、徐伯清、徐孝穆等多位馆员老艺术家,因工作关系还拜访过启功,王己千、程十发、朱屺瞻、钱君匋、吴青霞、邵洛羊等名家,前辈们不仅给予认真指导、中肯评点,还热情地取出家藏的珍品供他观摩,使他有机会鉴赏历代碑帖和书画真迹,从各家艺术中受到熏陶,目睹精墨妙笔,耳闻艺术哲理。
杨建臣从中认识到书体各具特色的前辈们在书画技艺或书画理论上都有高深的造诣,对书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各有精辟的见解,遂使他视野更为开阔,艺术境界也随之提高。杨建臣在文史研究馆工作了近三十个春秋,在与众多的馆员书画名家的交往求教中获得取之不竭的艺术养分,再加之勤奋实践,艺业大进,所追求的儒雅、含蓄、凝重的书法风格益趋成熟。

“研习艺术,眼界是非常重要的。”杨建臣说:“书法家一定要有高远的境界、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和气魄”。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富于东方哲理而内涵丰富的抽象艺术。杨建臣早就认识到书法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心手达情,要臻于书法的巅峰妙境最终是在个人修养上体现出来,而且随着研习书法的深入越加感到“字外功夫”时刻都在有形无形地丰富着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因此更注重提高艺术眼界、精进艺术理论、深入传统文化学习,以此更好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引书法入画法,拓宽艺术宽度
“近年来,受到艺术前辈如汪观清、汤兆基等的启发,习书之余,我燃起了重新研习绘画的兴趣。”杨建臣说:“我主要研习宋画,目前主要临摹了李嵩、林椿、戴琓、李安忠、李迪,还有很多佚名画家。之所以研习宋元,一是我静得下来,另外我是学书法的,对于线条、造型的把握有很好的基础。我对陈洪绶兼工带写的荷花临习甚久;临习最多的是竹子,我很喜欢竹子,大抵篆、隶、行、草、飞白之法,皆可纳入画竹中。另外,齐白石、张大千、谢稚柳等大师作品,都常有临摹创作。”

我国历史上一直主张“书画同源”。杨建臣有着学画的经历,有相当的时间和心力用于对绘画的研摩。杨建臣将他在书法创作中确立出来的笔墨法度、审美要素、创作经验等往往自觉地、不自觉地引入到绘画创作中,为绘画创作引入了新的审美要素和笔墨境界,可以说,拓宽了艺术宽度的同时,获得了笔墨范畴上的重大突破。

据悉,杨建臣对篆刻、竹刻、壶刻都有苦练钻研,尤其是他的竹刻,得竹刻大家徐孝穆的悉心指教,艺术造诣颇深。正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所说:“近观杨建臣所刻《清风在握》扇骨,刀法起伏、顿挫、流走、牵丝笔断意连,若隐若现,较好地表现了毛笔的笔意和墨趣。他刻的《兰竹图》苍劲秀丽,挺拔有力。他刻虫、刻鸟欲飞欲跃,栩栩如生,对难以表达的物体,如秋蝉、蜻蜓之薄翼,甚至蝴蝶身上的绒毛,都能精微精现,真如鬼斧神工,百看不厌。他根据各不相同的素材,用不同的刀法去表现。在刻人物《坐禅图》时,为了表现画家的笔趣和墨韵,在处理头部的眉毛和睫毛时,采用了薄如浅削的刀法,把一根一根的细毛都绝不含糊地刻画出来,强调坐禅和尚心无杂念,思不旁骛的神情。在刻身上的衣服时,忽略减省笔画,采用撬刻刀法表达一种空灵之感。”

启功先生曾言:若再假以岁月,这位年轻人必成大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柏森评价说:“建臣多才,所书尚有甲骨、小篆、隶、章草、小草等,能参透个体,融会贯通,得艺术之自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评价说:“建臣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以有变化的笔法、结字、章法,去配合不同诗文的不同意境,或婉约妩媚而圆秀,或劲挺质朴而方折,或舒朗萧散而宽博……从而形成不同诗文的书写作为书法作品的不同意境。”

明末大家陈洪绶、陈老莲早在其《宝纶堂集》中鲜明地指出:“学书者竞言钟、王,顾古人何师?当撷诸家法意,自成一体。”遵循传统而不固守传统,求新求变的杨建臣在接续、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大胆突破自我的约束,正走在确立自己的书法美学风格和艺术特色的道路上。(文/彭丽)

阅读上文 >> 暂无
阅读下文 >> 年度“明星”小分子榜单出炉 含长效HIV疗法、PROTAC分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ducationplus.cn/jinriredian/3422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恩都医药招商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