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品中出现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增白剂、防腐剂等添加物质引起了广泛关注,百姓对食品安全忧虑。那么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添加剂有何区别呢?每天摄入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影响健康?今后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如何制定?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非食用物质是指禁止使用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的可食用物质,而非食用物质则是禁止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的有效供应,同时还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食物色、香、味的追求。在现代食品加工生产中,食品添加剂不可或缺。
专家认为,确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灭食品添加剂,而是要控制其使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滥用、误用食品添加剂。同时,要尽力防止和严厉打击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食品添加剂也要尽可能减少用量。
卫生部门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与以往标准相比,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中,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关于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严卫星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评估,按规定使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食品标签要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
总之,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我们要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从科学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