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31日,贵州省75个县的128家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是该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突破,标志着该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在试点工作中,县级公立医院实现了“三提高两下降”,即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和手术总例数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7.9%、7.9%和11.4%,药占比从33.1%下降到29.1%,平均住院天数从7.39天下降为7.32天。为了解决药品加成问题,该省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并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政府投入和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比例进行补偿。
在前期纳入国家试点的29个县中,本级财政投入较改革前平均增长21.3%。在2015年,该省各试点县本级财政投入改革经费达到了6343.92万元。为推进医药价格改革,该省稳步推进县级试点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在2012年,24个试点县对87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提高75项诊察价格,降低12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在2014年,该省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权限下放到各市、州。同时,该省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前期纳入国家和省级试点的36个县(市)中,19个县(市)成立了由县政府领导任主席(主任)的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或委员会;17个县(市)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制度,15个县(市)的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得到落实。此外,该省还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参保群众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再提高不低于10个百分点,完善新农合24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合规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80%左右。
(记者张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