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财政部发布了《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拟支持单位》和《2012年通用名化学药发展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27个和34个扶持项目入选,每个项目平均可获得近2000万元的国家发展支持资金。从入选项目的特点来看,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扶持侧重于相关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发,通用化学名药物专项扶持则重点在于产品的国际化。业内分析认为,两个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都是对应领域产业发展的支撑环节,对相关产业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此前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官员透露,上述两大专项配套资金达到12亿元,那么粗略估算,每个项目可获得的国家发展支持资金将超过2000万元。有专家指出,国家希望通过具体领先企业的项目扶持,增强我国蛋白和疫苗类药物的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通用名化学药物生产质量体系与国际接轨,扩大化学药物制剂在国际主流市场的份额。
专家还认为,这两个专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和完善产业发展支撑配套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一系列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策略最终都将通过具体企业的具体项目进行落实,优先促进行业具有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无疑是大利好。
从已经下发的名单来看,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的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平台项目占据专项的大头,27个扶持项目中有13个为基础服务和技术开发平台类项目,其余为具体产品领域的产业化项目,主要在蛋白和抗体类药物领域。获得通用名化学药发展专项的扶持项目则侧重于专利过期药物的国际化发展,34个拟扶持项目中共有16项为企业产品国际化项目。
分析人士认为,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的基础研究和通用名化学药物的国际化,都是相关产品领域目前国内产业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环节,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能够落到支撑产业发展的刀刃上。总体来看,我国蛋白类生物药物的开发仍落后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比如PEG化蛋白质类长效制剂的研发生产等。因此,国内蛋白类等生物药物和疫苗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应是自主掌握的先进核心技术。
专项扶持以具有研发能力和优势实力的企业为载体,将重点放在研发平台建设以及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上,无疑能有效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突破,进而推动产业化发展。通用化学名药物的国际化,则是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制药工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和策略,并以此促进国内产品质量的提高,借助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中国原料药供应老大的优势,也可以缓解国内部分产品相对的产能过剩,比如扶持项目中的石药、上药、华药等大型制药集团的抗菌药物国际化项目等。
“国家有关规划已经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医药出口年均增长要达到20%以上,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和产品都已经在国外注册甚至销售,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仍有一定难度,通用化学名药物扶持资金对企业在海外的注册、销售渠道的建设或者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企业负责人如是指出。